壘宏裝飾專業從事家裝,工裝,保證客戶花的每一分錢都物有所值,以下是壘宏裝飾的裝修心得分享:
她是一位優雅的“文藝人”,設計過黃鶴樓、湖北省博物館、楚王宮、楚河漢街、曇華林改造等地標性項目,讓京風楚韻互聯網化。
她是通過鄂州花湖機場、武漢新一代氣象雷達塔、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能力提升項目等向世界傳遞“無圖紙”數字化建設理念的創新技術典范。
她就是中南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建筑設計院”),始建于1952年,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六所區域性綜合性建筑設計院之一。 工廠,創造深圳“三天一層”的速度。
2023年5月18日,武漢洪山賓館道路兩旁紅旗迎風招展,門口兩個大數字“70”和“1”格外醒目。 中南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成立70周年暨改革重組一周年大會隆重舉行。
當天,1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出席祝賀。 各地高校、行業同仁等120余家單位發來賀信、電報,對中南建筑設計院建院70周年致以誠摯祝福。
崢嶸七十年,為中南夢而奮斗。
中南建筑設計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挺表示,回顧70年的發展歷程,中南建筑設計院緊隨新中國的進步,經歷了創業的艱難、險阻。涉水沙灘的過程,以及突破的難度,以及整體的體驗。 性重構的轉變和革命性的重塑。 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南建筑設計院將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和湖北發展布局,胸懷“大國”,勇擔“最重責任”,向全省數字化邁進Web3.0時代的城市建設進程。 技術平臺服務商的目標是突出主業職責,聚焦創新發展,推動智慧城市和智慧建設,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大力推進數字經濟建設。
創業報國,開啟數字航海新篇章
神圣使命,你點燃希望……
為了集中設計力量投資經濟建設,1952年9月16日成立中南軍政委員會建筑工程部設計室,這就是中南建筑設計院的前身。
70年征程中,中南建筑設計院始終緊隨共和國腳步,響應國家戰略部署,肩負時代使命。
從20世紀50年代國家急需振興時參與建設熱潮,到1960年代支援國家“三線”建設,再到1970年代支援唐山地震災區人民重建家園中南建筑設計院始終積極履行國企大院的使命。 社會責任與時代變遷中的新中國共同成長。 在此期間,中南建筑設計院承擔了武漢鍋爐廠、武漢重型機床廠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工作; 派出二汽廠現場設計團隊,完成了二汽廠20多個分廠的建筑設計工作,為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第三條戰線”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黃鶴樓,千古名樓,不僅是武漢的地理名片,更是中華古老文明的象征。 1981年,重建黃鶴樓方案向全國公開征集。 在20余份入圍方案中,中南建筑設計院以清代黃鶴樓為設計原型、“四景為一、層層飛檐”的設計方案入選。 中南建筑設計院建筑師項欣然也大膽表態:“建不了黃鶴樓,我就跳進長江。”
黃鶴樓
深圳國貿,中國人獨立建成的第一座超高層建筑,創造了“三天一層”的深圳速度。 這座建筑不僅是改革開放的標志性建筑,也是中國超高層建筑設計史上的標志性建筑。 在這棟大樓之前,中國還沒有超高層建筑的設計規范。 中南建筑設計院的建筑師和工程師們“摸著石頭過河”,閱讀大量國外資料,翻譯多國設計標準,成功建成了中國第一座超高層建筑。 高層建筑設計實踐。
深圳國際貿易
改革開放的春風也吹響了中南建筑設計院改革的號角。 1982年,中南建筑設計院積極探索“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實行企業收費試點,推行經濟技術承包責任制。 1987年,湖北工業建筑設計院更名為中南建筑設計院,實行院長負責制。 1995年,中南建筑設計院完成商標注冊,大紅色“A”()成為中南建筑設計院最重要的品牌形象之一,寓意“向上發展、永無止境”的發展目標。
新世紀初,中南建筑設計院完成了事業單位向企業的轉變,正式進入市場。 與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管理脫鉤,劃歸湖北省國資委管理。 成為湖北省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企業,并逐步開始探索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江夏氣象塔
2004年,在廣東科學中心設計國際競賽中,經過兩輪國際競賽,中南建筑設計院戰勝了來自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憑借其獨創的“科技航母”計劃,一舉中標。《中國建筑報》曾評價:該項目的中標,為我國建筑設計行業贏得了尊嚴,也增強了我國建筑設計單位在國際建筑舞臺上競爭的信心。
也正是在這一年,武廣高鐵建成通車,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高鐵新時代。 此時,剛剛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中南建筑設計院及時抓住了這一機遇,在中國鐵路建設的版圖中踏上了火車站設計的輝煌征程。 從延安站出發,到長沙南站乘坐“山水洲城”,廈門北站乘坐“燕尾嶺”廈門十大建筑設計公司,再到西安北站乘坐“唐風漢”,鄭州東站乘坐“鼎” “中原風情”、“唐風金代”太原南站,擁有300多個高鐵車站及相關配套工程,各有各的美,但美是共享的,使中南建筑設計院成為高鐵車站設計領域的“鐵軍”遍布全國乃至全球。

廈門北站

帶著這樣的信心,中南建筑設計院將向世界弘揚建筑之美,續寫“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故事”,完成哥斯達黎加國家體育場、剛果(金)的設計。剛果(金)中非國家文化藝術中心、蘇里南醫院等援外項目。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 中南建筑設計院在關鍵時刻臨危受命,接到了雷神山醫院的設計任務。 僅用了12個小時就提出了初步方案,3天就交付了全部施工圖,10天就完成了醫院建設。 在疫情最困難的一個月里,中南建筑設計院20個部門、數百名設計師上陣,完成了38所抗疫醫院的設計,為湖北和武漢抗擊疫情提供了硬核支撐。流行。 榮獲“應對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全國先進基層組織”榮譽稱號。
新時代,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南建筑設計院謀求跨專業融合變革,攜手達索Systèmes,全球頂級工業軟件供應商,將航空航天、航空等先進制造理念引入建筑行業。 2021年,我們開始建設國內首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PLM平臺,并以武漢新一代氣象雷達塔項目和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項目作為試點。 項目設計、施工雙方共享同一套三維數字模型,實現“一樓從頭開始建,不用圖紙”,打破了我國建筑行業千年傳統,從設計到施工不使用一張圖紙。
改革重組決不會“新瓶裝舊酒”
光榮使命,您指引航程……
2022年,隨著湖北省啟動國企“整體重建、革命性重塑”,中南建筑設計院將迎來改革重組的第七個年頭。
2022年4月29日,中南建筑設計院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啟動改革重組。 “子公司”(中南建筑設計院)反向吸收“母公司”(中南工程咨詢設計集團)及其12家子公司并入中南建筑設計院,讓大部分子公司由“省隊”參股總部“國家隊”品牌。
針對省屬國企改革重組“舊酒不能裝新瓶”的要求,如何將12家不同行業、文化、規模、歷史、發展階段的子公司整合為一?

“軍隊改革的經驗對國有企業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李挺看來,思想認識的轉變是改革的第一步。 “瓶”是“機構”,“酒”是“機構”。 “老瓶”是以前獨立經營的子公司,“老酒”是子公司內部的“小流通”。 打贏工程設計行業“現代戰爭”,必須從各子公司的“游擊戰”轉向“集團軍”聯合作戰。
為此,中南建筑設計院建立了集團“大循環”與業務單元(子公司)“小循環”相互促進的一體化平臺組織——總部黨的“綜合管理”委員會+區域中心的“主戰”+事業部的“主建”; 在“小循環”層面,是事業部黨委的“綜合管理”+營銷部的“主戰”+研發生產部的“主建”。
2022年9月末,設立東南、西北、中部地區5個區域中心,設立建筑設計、EPC、生態環境、城市基礎設施、全流程工程咨詢、規劃設計等7個專業化業務單元、工程檢測改造、浙江、海南自貿港兩個區域事業部的成立,標志著中南建筑設計院從“物理一體化”到“化學一體化”的改革重組。

中南建筑設計院七大專業部揭牌
李挺認為,“新瓶”是平臺組織,“新酒”是市場化的矩陣管理機制。 中南建筑設計院將構建以總部“大循環”為主體、總部與業務單元相互促進的“小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將成為省屬國有企業化工一體化改革創新的先行者和工程建筑設計行業的國家級國有企業。 改革重組的一面旗幟。
改革重組一年來,中南建筑設計院架構逐步精簡,戰略逐漸清晰。 秉承“以先進文化科技服務城市建設,讓城市變得更美好”的企業使命,明確Web3.0時代城市建設整體以“流程數字化高科技平臺服務商”為發展方向目標,加快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圍繞“新城市建設”,把握“數字經濟”和“雙碳經濟”兩個基本點,積極打造綜合建設和市政管理體系。 以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平臺為代表的數字建筑工業互聯網,將打造以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CLM平臺為代表的數字城市工業互聯網,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方面展現更大成就。
再次出發,與祖國同一個夢想揚帆起航

心中有你,我們乘風破浪……
在中南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成立70周年和改革重組一周年之際,各位專家、院士、大師的美好寄語,寄托著對未來的暢想。
中國工程院院士董世林表示,中南建筑設計院以時間為軸,胸懷“國家更大”,勇敢承擔“重任”,刻下了光輝足跡建筑設計“國家隊”。 設計師緊跟時代步伐,用智慧和汗水,秉持代代相傳的工匠精神,堅守初心,堅守弱小的人文精神,保持匠心一面,打造一物真誠地。 希望中南建筑設計院不要讓匠心因繁榮而改變,而要勇擔責任,以最好的建筑作品繼續譜寫下一個歷史跨越的新篇章。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建國表示,70年的不平凡進步,中南建筑設計院與祖國同行、與時俱進,著眼博大精微,筑就了燦爛的春天時代變遷中,國家建設之秋,以智慧匠心作畫。 廣廈有數千個。 站在新的歷史關口,希望中南建筑設計院堅持永不停歇的專業追求,不斷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魅力的建筑杰作,讓“百年老店”基業長青,讓中國設計永垂不朽。是永恒的。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修龍表示,中南建筑設計院是中國建筑業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和推動者。 以其匠心創造和創新領先技術走在行業前列,為中國本土建筑業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它為建筑學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進步和建筑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會長朱長喜表示,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中,中南建筑設計院率先吹響數字化轉型的號角,取得了一系列標桿數字化成果,創造了數字化轉型的新標桿。全國首個建筑全生命周期平臺PLM平臺推動了數字化建設的實質性進展,為行業轉型樹立了典范,提供了寶貴經驗。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范世凱、邵衛平、崔同、趙元超、徐揚清、陳炯、侯兆新、桂學文、盛輝等向中南建筑設計院表示祝賀,并衷心祝愿中南建筑設計院一項永恒的事業。 加快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取得更大成就。
黃鶴樓、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天河機場T3航站樓等湖北標志性建筑,以及武漢新一代氣象雷達塔、省疾控中心綜合能力提升工程,見證了過去、現在以及中南建筑設計院的未來。 。
在建院70周年之際,中南建筑設計院的152名員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了30多年。 他們艱苦奮斗、扎根奉獻,把自己最寶貴的青春和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中南建筑設計院。 為公司改革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授予“工齡30年榮譽員工”稱號。 同時,中南建筑設計院企業文化新展廳開業,系統展示了中南建筑設計院深厚的文化底蘊、雄厚的人才實力、綜合的業務能力、領先的數字技術,讓中南建筑設計院的文化精神可以傳承,精神可以延續。
湖北省委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吳晶表示,一代代中南建筑設計院始終緊跟國家建設步伐,始終服務湖北發展大局,積極履行國企責任,培養了一批國家級大師、專家和杰出人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劃時代、標志性的工程作品,為推動“湖北設計”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希望繼續發揚優良傳統,繼續深化改革,注重技術創新,引領行業數字化革命,加快整體上市,培育企業文化,努力建設具有優秀人才的世界一流設計公司。產品卓越、品牌卓越、創新領先、治理現代化。
“美麗的長江上,中南夢冉冉升起……使命召喚,我們砥礪前行。” 正如《中南夢·中國夢》歌詞所唱,中南建筑設計院將努力拼搏,奮勇前行,努力成為世界一流的城市建設全過程數字化高科技平臺服務商,努力服務以優秀文化和創新技術支撐城市建設廈門十大建筑設計公司,全力以赴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幸福,為湖北省加快建設國家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貢獻新力量。社會主義國家,譜寫奮斗新篇章。 (中南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