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屋定制行業陷入 “價格內卷” 與 “規模焦慮” 的雙重困境時,DOEOY迪爾雅全屋高定卻呈現出不一樣的生長姿態: 2025年開年以來訂單量逆勢增長, 生產車間持續加班趕工, 縣域經銷商單月全屋定制的新增業績超30萬元……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迪爾雅董事長姚宏輝二十年如一日的 “笨功夫”——不追風口、不炒概念,只在產品品質與交付落地的賽道上深耕。 
近日,姚宏輝接受專訪,解密迪爾雅從浴室柜企業到 “智能全屋&全衛定制”品牌的轉型密碼。 
從經銷商到企業家:讀懂市場的 “同理心” “我懂經銷商要什么,更懂消費者要什么。” ?2000年的姚宏輝還是一名建材經銷商,從代理櫥柜、衣柜品牌起步,親眼見證了家居行業從 “成品時代” 到 “定制時代” 的變遷。這種一線經歷,成為他后來掌舵迪爾雅的獨特優勢。 2006年,姚宏輝創立迪爾雅,最初聚焦浴室柜研發生產。“當時浴室柜市場多是成品,消費者想要個性化尺寸都難。” 他敏銳捕捉到定制需求,2011年便實現浴室柜年銷量突破10萬套,還率先開發實木整體浴室柜產品,在細分領域站穩腳跟。2013年,他力排眾議投入重金,建成數萬平米的現代化生產基地,引入先進生產線,為后來的品類擴張埋下伏筆。 
2019年,當行業還在爭論 “全屋定制是否過熱” 時,姚宏輝已帶著團隊悄悄啟動轉型。“經銷商反饋,客戶買了浴室柜后總會問‘能不能把衣柜也做成同色’。” 他意識到,消費需求已從 “單品定制” 升級為 “空間一體化”,當即成立全屋高定中心,帶著團隊從設計邏輯、生產體系到服務標準逐一攻堅。 六年過去,迪爾雅已構建起覆蓋混油、木皮、原木、免漆雙飾面等全材質體系的生產能力,實現 “凡是木作,皆可落地” 的承諾。 “轉型不是拍腦袋決定的,是市場推著我們往前走,而我們剛好接住了。” 姚宏輝笑著說,這種對市場的敬畏心,正是他從經銷商時期帶過來的 “生存本能”。 

逆勢投入的底氣:高定的根在 “自主生產” 2025年,當多數企業縮減設備投入時,姚宏輝卻一口氣簽下了采購多臺設備的采購合同。“高定的工序是環環相扣的,外發生產就像穿別人的鞋,永遠走不穩。” 他指著車間里正在運轉的水性涂料生產線解釋,高定產品的木皮拼接誤差需控制在0.1mm 內,這些 “毫厘之爭” 只能靠自有設備實現。 
這份堅持背后,是他對高定行業的深刻洞察。在姚宏輝看來,高定不是 “高價” 的代名詞,而是 “高標準” 的集合體:從設計圖紙到落地安裝,每個環節都不能有誤差。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迪爾雅構建起 “部件化生產體系”,將木門、墻板、柜類等拆解為9大獨立部件生產線,通過標準化模塊組合滿足個性化需求。“就像樂高積木,部件標準統一,組合才能無限靈活。” 綠色環保是姚宏輝投入的另一重點。2021年,他主動將所有生產線改造為水性涂裝生產線,為此團隊花了很長時間調試工藝參數。 “水性涂料對溫濕度要求苛刻,因此我們專門打造了恒溫恒濕的環境:“當產品進入客戶家里,客戶親自體驗的時候,就感覺到我們產品的環保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可以即裝即住。” 這種 “不計成本” 的投入,反而成了逆勢增長的底氣。2025年,迪爾雅推出的系列全屋產品,得到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高度認可;縣域經銷商憑借 “全水性涂料” 賣點和迪爾雅的定制化能力,讓客單價大為提升,“好產品自己會說話”。 

與經銷商共生:讓小投入也能賺大錢 “別開大店,別壓庫存,用設計方案賺錢。” 姚宏輝作為從經銷商轉型的企業家,他太清楚當下合作伙伴的困境:租金上漲、客流減少、庫存積壓,傳統模式難以為繼。為此,他為經銷商量身打造了 “輕資產轉型方案”。 江西一位經銷商是這一方案的受益者。他原是一家衛浴門店的老板,也經營著迪爾雅浴室柜版塊,近幾年來業績連續下滑。在姚宏輝的建議下,他引入迪爾雅全屋定制后,光全屋高定版塊今年每月銷售額都超過30萬,全年有望突破400萬元,給門店帶來了不少的業績增長。 “縣城客戶不是沒錢,是沒找到懂他們的人。” 姚宏輝說,這位經銷商的案例證明,哪怕在縣域市場,高定也有大空間。 為了讓更多經銷商 “輕裝上陣”,迪爾雅構建了全鏈條賦能體系:專業設計團隊賦能,協助經銷商輸出效果圖;推行 “按部件生產” 模式,支持小批量柔性訂單,降低庫存壓力。 “我們不賺加盟費,只賺產品錢。經銷商賺錢了,我們才能活好。”?這種 “共進退” 的理念,讓迪爾雅的核心經銷商合作保持長期合作關系。 對于想轉型的經銷商,姚宏輝只有一個要求:“有決心比有經驗更重要。我們的體系能幫他補短板,但往前走的決心必須自己有”。 
高定的本質:把 “設計圖” 變成 “家” 在迪爾雅的展廳里,姚宏輝指著一整個系列的色板表示:這里所有的色系和造型,我們都能實現。“這不是炫技,是本分。” 他說,高定的核心不是設計多花哨,而是能否把設計師的圖紙1:1還原成客戶的家。 為了這份 “本分”,迪爾雅在交付端下足了 “笨功夫”。每套產品出廠前必須經過 “試裝” 環節,在車間里完整組裝一遍,確保所有部件嚴絲合縫;售后團隊承諾 “24小時響應”,哪怕是五金件松動這樣的小事,也會專人跟進到底。 這種對交付的執著,源于姚宏輝的一次親身經歷。“太多人把高定做成了‘PPT 生意’,設計圖驚艷,落地卻翻車。”?在他看來,高定不該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應是 “讓中高端客戶買得起、用得好” 的品質之選。因此,迪爾雅堅持 “質價比” 定位,同樣的材質工藝,價格更具有優勢,“我們要賺合理的錢,不是暴利”。 

不追風口的長期主義:活好當下,再談遠方 姚宏輝長期早上7點前便出現在車間;夜幕降臨,車間仍然有他匆忙的身影。長期在車間一線忙碌,藏著姚宏輝的經營哲學:“不看別人怎么跑,只看自己有沒有進步。” 這種?“不追風口”?的定力,讓迪爾雅在行業波動中保持穩健。當同行瘋狂擴張招商時,他堅持 “同頻共振” 原則,“招進來一個就要扶上馬送一程”; 當多數企業裁員縮編時,他承諾 “不裁員、不降薪”,核心技術團隊穩定性達80%,“人在,手藝就在,根基就在”。 對于未來,姚宏輝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樸素的目標:“今年把水性涂料工藝再精進1%,讓交付周期更短,讓合作伙伴共同成長。” 他常對團隊說,做企業就像種莊稼,春播秋收有定數,急不來。 
夕陽照在車間,姚宏輝俯身檢查木材的圓弧工藝,眼神專注得像在雕琢一件藝術品。或許正是這份 “較真”,讓迪爾雅在喧囂的行業中走出了自己的路——用產品說話,以交付立信。 在別人急著趕路時,踏踏實實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或許就是逆勢破局的終極答案。 |